诸城市枳沟镇人大代表刘正光:争当乡村振兴之星 争做带动致富标兵

2022-11-23 11:08 大众报业·半岛网阅读 (67719) 扫描到手机

半岛网11月23日讯(记者 任惠 通讯员 裴燕芸)刘正光,1962年10月生人。1980年9月至1984年4月在济南部队服兵役,1984年5月转业参加工作,现任枳沟镇乔庄社区党委书记、村委主任。30年以来,他一步一个脚印,默默付出不计得失。他带领班子队伍锐意进取,带领社区群众发家致富,促进了乔庄社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,赢得了广大社区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。近年来,他先后被授予“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”、“齐鲁乡村之星”、“潍坊市乡村之星”、“潍坊市劳动模范”、“潍坊市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等荣誉称号。

一、发展社区经济,带领群众致富

(一)创新发展“三作三收”粮菜间作立体种植模式

2010年7月,刘正光经选举担任乔庄社区党委书记、村委主任一职。上任后,面对社区长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,群众收入一直不高的现状,他意识到要想致富就必须立足社区实际,搞好产业定位。针对这一现实问题,刘正光带领“两委”一班人多次走南访北,经实地考察、反复论证,创新发展了“三作三收”粮菜间作立体种植模式,借助作物生长的时间差和秸秆的可循环利用进行套种,实现一年内春种玉米、秋种芸豆、冬种菠菜。一开始,群众有顾虑,他就发动党员干部带头,率先种植了50亩试验田,当年每亩纯收入就能达到1万多元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,群众看到了“三作三收”的好处,纷纷报名抢着干,他抓住时机,把社区内土地资源有序整合、统一规划,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“三作三收”粮菜间作立体种植示范园区,入园农户达510多户。再由社区党委领办蔬菜合作社,提供统一供种、统一施肥、统一打药、统一采收的“四统一”服务,土地“化零为整”后,平均每亩纯收入达1.5万元,比过去翻了两番。为保证农产品销售,规划建设了4处蔬菜批发市场,吸引青岛、潍坊、日照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,农民不出社区就能卖个好价钱。同时,通过为客商提供服务,社区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左右。目前,乔庄社区从单一的大田农业发展成“三作三收”效益农业,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蔬菜基地,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庄近万亩地的农户共同致富。

(二)率先注册成立“乔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”

乔庄社区毗邻潍河,是春秋时期诸邑古城旧址,社区内庙山民俗文化远近闻名,每年能吸引游客25万多人次。刘正光发现了这一优势,着眼于激活文化旅游资源,借助现代企业制度,于2016年,在全市率先注册成立了第一家社区公司--乔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对诸邑古城文化、庙山民俗文化和潍河经济带资源整合利用,进行深层次开发,规划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博物馆--昆阳馆,恢复诸邑古城旧貌;建设占地200亩的集采摘、垂钓、娱乐、餐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;修建庙山环山路12公里、发展庙山林果经济带5000亩、修复庙山文物古迹30多处。举办庙山民俗文化节、暑期嘉年华、环山自行车赛等系列活动,形成了社区、公司、农户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。同时,社区聚合区等项目建设,优先由社区公司承接。自2017年以来,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多万元。

(三)社区党委领办“昆阳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”

2022年,刘正光再次发掘新的发展模式,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昆阳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,由庙山农机合作社、四个自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25位农民成员共同出资成立,既解决了土地怎么种、种什么、谁来种的问题,又解决了农资、人工、机械费成本上扬的问题。合作社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,为农民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技术、信息、生产资料和产品的销售、加工、运输、贮藏等服务。合作社的成立预计每年可实现集体增收85万元,社员分红16万元,实现强社富民“双赢”效果。下步,他计划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,在带动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上持续加力。

二、打造工业园区,拓宽就业渠道

206国道从乔庄社区穿越,区位优势明显,同时社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。为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,刘正光着眼于突破社区人多地少的制约瓶颈,树立了工业强区、工业富民理念,规划建设了占地2300亩的工业园区,出台优惠政策,加大招商力度,积极发动在外干部、能人招引企业入园发展。经过不懈努力,目前已招引30余家企业入驻,吸纳1400多名青壮年农民放下锄头转变为工人,年工资性收入达7000多万。实现了农民就地职业化。

三、建设民生工程、完善社区服务

(一)实施社区各项工程项目建设

为更好的服务群众,刘正光率先在社区建设了4层综合服务中心楼,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名,为社区居民提供直接办理、预约办理、委托办理等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。结合智慧社区建设,在4个自然村安装了200多个监控探头,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。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之下,社区连续十多年无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,也未发生群众上访事件,2021年,乔庄社区荣获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”这一荣誉称号。

2017年,刘正光多方筹资900万元,建设占地面积15亩,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中心--昆阳馆。昆阳馆建成后,主要用于开展文化交流和挖掘发展昆阳城古文化,设立舞蹈、书画、泥塑、科普、健身等各个功能站室。还设立了文化礼堂、百姓餐厅、百姓厨房等,为社区群众举办婚庆典礼提供免费场地。像结婚这一套流程一共花费就是5万,社区公司给报销4万,村民只需要缴纳1万就可以。社区文化队伍也得以充实发展,唱歌、广场舞、茂腔、高跷4支文化队伍常常活跃在社区文体活动广场上。

为适应社区发展需要,满足群众对居住条件和居住服务的要求,刘正光搭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快车,在他的带领下,社区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,实施了聚集融合区建设工程,建设居民楼210户,已于去年全部搬迁入户。实现天然气、供暖、通信、有线电视、互联网等全部到区入户。小区内设置停车位,并配建公共停车场。还建设了医养中心,为群众解决养老就医问题。

(二)完善社会化服务,增强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

群众事无大事,但即使是小事,只要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,刘正光都做到“重在参与”,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。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,他创新社区治理模式,整合社区内各层面群众,推选39名政治素质高、群众威信高,服务意识强、发展能力强的“两高两强”型人员,成立了党员议事会、妇女议事会、老干部议事会、老年人议事会、在外人员议事会、喜洋洋同乐会“六会一体”村民自治组织。构建起民主协商议事新平台,使群众说得上话、做得了主、使得上劲,更广泛参与社区经济发展,确保了发展方向准、思路清、成效好,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互促共进、协调发展。自六个议事会组建以来,先后召开议事会议100余次,决策重大事项30多件。议事会的成立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,融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,为社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稳定基础。

刘正光每年都会将社区公司盈利的30%用于社区公益事业中,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费,为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蛋糕,为新录取的大学生和参军青年发放奖励金,为红白喜事简办的家庭发放奖励补助。文化礼堂和百姓餐厅免费为社区群众婚礼庆典提供集中就餐场所,连续20多年,他从未在社区公益事业上收取过一分钱。让群众真正感觉到关心和温暖。